昨天(2013/10/7)晚上準備陪瑋瑋睡覺了,瑋瑋突然說"爸爸,我要看科工館的遊記"
嚇鼠倫,真的樹嚇鼠倫!瑋瑋你是覺得你爸爸是有超能力是不是,早上我就陪你坐Bus去科工館戶外教學,在科工館陪你四處晃,下午陪你坐車回到學校,陪你走路回家,陪你吃中午沒吃完的麵包......,一直到晚上幫你洗完澡,要陪你睡覺了,我根本就沒有時間寫啊!而且再怎麼說你老爸也算是個寫作謹慎的學者(雖然言行舉止都不像),寫一篇文章從蒐集、分析、消化資料,建立架構,到內容撰寫完成最少也要數天,這個時候你要我去那裡生今天的戶外教學遊記。
對瑋瑋而言,他已經很習慣在我們出遊後去重覆看我為他準備的遊記。幫瑋瑋寫遊記是在瑋瑋被確診為自閉兒之後才開始做的事情,最早的觸發點是因為"生活故事書"。在特教裡面常會利用繪本去訓練自閉兒講故事,以培養其思考與口語應用等能力。看圖說故事牽涉到思考、語言與生活經驗,但是對自閉兒而言,他們的學習能力本來就是相當的落後,生活經驗又不足(類化能力不足),口語表達的能力又弱,要讓他們看著幾張繪本圖片後自己去說出一個故事確實有點難度。除此之外,特教中會希望在訓練講故事的過程中,自閉兒能理解故事中的情節,並將繪本中的知識類化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我想對自閉兒來說真的難度太高了。但是若是這一本故事書的主角是孩子本身呢,那結果又是怎樣?
什麼是生活故事書:指以孩子為故事的主角,透過生活的經驗與社會的互動,所蒐集的生活照片,經過順序的編排與文字語言內容的呈現,所設計的屬於個人專屬的生活故事書。
由於孩子本身就是故事的主角,所以他並不需要刻意去類比了解故事中的情節,因為這一些就是他親身經歷過的事情,自閉兒的家長都知道,我們的孩子在教育上需要重覆的去教導他同一件事,也許一般小孩子教一兩次就學會的事情,我們的孩子可能要教一兩百次才學的會,舉例來說,我們要讓我們的孩子了解進去博物館參觀需要先買票,我們可能會在進博物館很用心的跟他解釋進去參觀前要先買票,但是就教這麼一次他就學會(記得)了嗎?可是假如有一本整個過程的生活故事書,透過重覆的閱讀,他就會把一些社交生活上應注意的事情記住了,也就是從孩子經驗過生活事件重覆呈現加深其印象。
底下是文獻中提到,製作生活故事書時應掌握的一些原則(林郁宜,民95):
1. 以生活中的事件作為故事的主題與題材﹙生活故事的題材與主題的範圍可涵蓋任何與孩子生活有關的各種事件或經驗﹚。
2. 以孩子本身作為故事的主角。
3. 根據孩子的認知與語言能力設計及撰寫故事內容。
4. 故事內容的撰寫要兼顧孩子內心的感受與情緒抒發。
5. 可藉由故事內容的發展處理孩子的行為問題。
6. 在故事情節中加入正確的行為模式,讓孩子能清楚知道怎麼做才是正確的行為。
7. 在故事內容中融入你期望孩子達到的目標﹙可達到的學習目標﹚。
老實說,我在寫遊記時,並沒有像文獻裡提到的有那麼多原則與目標,而是著重在呈現瑋瑋所真實經歷過的世界,例如我會描述出遊時媽媽進去某個商店血拚買東西,這樣的過程之後一定會出現媽媽在櫃台前結帳付錢的畫面,以東京之旅(第三天) 2013/6/29為例至少出現五次媽媽付錢結帳的畫面,這可以加深瑋瑋了解買東西之後要到櫃台付錢。而在遊記之中也會常常出現我們要搭乘某種工具之前,要先排隊去買票,買了票才能搭乘的情節,又或是要進入某個遊樂場或博物館前要買票等的情節,這都可以幫瑋瑋這個外星人了解在我們世界裡面生活所需具備的基本知識。不知道各位瑋爸的忠實粉絲在看我們一家三口的遊記時,有沒有發現這些細節呢?(痛毆,誰是你的粉絲,我們都是來看瑋瑋的!)
全程吹冷氣的戶外教學 - 科工館(2013/10/8)
參考資料
林郁宜(民 95):生活故事書對自閉症兒童生活適應能力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教教學碩士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