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人問我是怎麼發現瑋瑋是自閉症的,因為他們看瑋瑋"好像"很正常,了不起就是很好動的一個小朋友,所以當我跟他們解釋瑋瑋是自閉症的時候,他們都會非常吃驚說"瑋瑋不像啊!"。大眾對自閉症的認識,大多仍停留在孤僻、任性、不合群或某方面的天才等刻板印象,但是這並不是自閉症兒童狀況的完整真實呈現,一般大眾有這樣的印象,老實說我當初對自閉症的理解也僅是這樣,其實瑋瑋一直拖到三歲多才確診為自閉症應該算是我害的(非常自責,沒有盡到爸爸的責任)。


一般的說法是自閉症大約是兩歲就可以鑑別出來了,而二到六歲是"矯正"黃金期,很多人會說成"治療"黃金期,但是我不讚成使用治療這兩個字,因為這很容易會給人誤會自閉症是可以治好。


根據孩子的正常發育,如果在兩歲左右還不能正常說話、不理人也不看人,做父母的就要有所警覺,當然不是說有前述狀況就一定是自閉症,但小心一點總是好的。瑋瑋一歲多就開口說話了,發音也算可以,一些行為動作也都還好,由於瑋瑋對我跟瑋媽的眼神接觸也還不錯(可能因為我們是主要照顧者),所以當時雖然覺得瑋瑋好像有一點怪怪的,但是因為我對自閉症認知上的薄弱(舉例來說,我一直以為自閉症會喜歡看旋轉的東西,這一點連幫瑋瑋看病的醫生也這麼認為,呵呵呵,大概是我們那一代所接受到的資訊都是這樣),一直沒有帶瑋瑋去給醫生檢查(唉!)。


由於自閉症的診斷,沒有像是其他病症只要驗血或者透過X光檢驗等方式可以來下診斷,必須依照觀察孩童的溝通、社交行為、與之互動及發展程度由專業人員來判定。根據在美國精神科學會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SM-IV-TR),自閉症有三大特徵,包括:社交能力發展障礙(IA);溝通能力障礙(IB);重複刻板及有限行為、興趣、和活動模式(IC)。若是家長懷疑孩子是自閉症,可利用DSM-IV準則來了解一下小朋友的狀況,不過不管怎樣,最好還是帶去給醫生看看會比較安心。以下就是DSM-IV的準則(內容參考自http://iautistic.com/chinese/test_AD.php)

IA. 當事人有一貫性而明顯社交互動困難,如下述問題出現其中最少兩項:

A 社交互動交往中不會以身體語言表達(如:缺乏目光接觸、面部表情不變、姿勢僵硬)

B 不會與同齡同夥的人交往(如:只與老師交談,不跟同學打交道)

C 對別人缺乏自然感情流露(如:不會指出物件與人共享,不與人玩耍、不願被觸摸、不會自主與別人閒聊)

D 缺乏群性與情緒遊戲(如:喜歡獨個兒、不參加集體遊戲、不情願加入其他人、視別人只不過是一件「機械器材」或工具)


IB. 當事人有一貫性而明顯的溝通困難,有如下最少一項情況出現:

A 他的說話比同齡兒童的發展慢得多,甚至可能完全沒有說話(換言之:甚至連手勢表達也沒有)

B 縱然說話,他說不出有意義的話,或無法與人好好交談。

C 他不斷引用奇怪字眼,或有一種奇怪說話方式(如:用自己發明的字眼、經常錯用文法、聲調古怪)

D 他不會作「假扮」遊戲,也不模仿其他正在玩耍的孩子們。


IC. 當事人不斷重覆某些狹隘的活動,或從事某些特殊癖好,符合最少以下兩項說明:

A 無可解釋的固執持久行為(如:不斷點算角子、凝視瓶蓋轉動、反覆看著同一錄影片片段)

B 堅持按照特定、無作用的秩序行事「儀式」(如:必須吃某種烹調方式之食物,堅持同樣方式在既定時間走同一路線上學去。)

C 無故不停作出相同而沒有意義的動作(如:揮舞著手或扭動手指,或較複雜的全身動作。)

D 執迷於物件的某些部份(如:只管玩耍玩具貨車之車輪、飛機之螺旋槳而不著意於整件玩具。)


小朋友在三歲前已出現上述徵狀,而且從IA、IB、IC當中共有6項符合小朋友的情形(IA佔最少兩項,而IB與IC最少各佔1項),這時候家長就該留意了,因為小朋友已經有很強的自閉症傾向了,要早一點帶去給醫生檢查了。現在回想瑋瑋當時的狀況,這些項目幾乎快全部符合了,我的天啊!我真是太糟糕的爸爸了。